許多人對於外來移工的態度,卻是只想使用勞務,不想正視他們作為一個平等人類的尊嚴與需求。移工在台灣仍然常常遭到歧視性待遇。有些惡雇主不讓外傭休假,或者不准對外聯絡。有些社區反對移工宿舍,或者抗議移工「占據」公園或休閒設施,像日前台北車站因此圍起阻攔的紅龍,就是因為不願讓移工占據大廳的景像重演。
當我們將心比心,試想自己在同樣情境下的感受,應該會更願意用包容、關懷與尊重的態度,接納這些來台灣辛苦打拚的移工。
新加坡和香港都有大量外傭,他們也有在商業廣場聚集的現象,但大多數居民都能理解和包容,而政府也並未強勢驅趕隔離。韓國許多城市設有外國勞工支援中心,不少企業還設置移工諮詢中心、文化中心及活動空間,這些都很值得台灣參考。
包容、尊重 讓移工看見台灣的人權價值
時代潮流不斷演進,台灣社會也不斷變化,而外來勞工的逐漸增加,已是一個明顯存在的現象。這些移工離鄉背井來到台灣,提供各種服務,也成為台灣社會運作之一環。但面對移工,台灣從政府政策到民間思維,都還有加強之處。
今年八月十九日,上萬名印尼移工在台北車站歡慶伊斯蘭開齋節,為避雨湧入車站大廳,卻意外癱瘓車站。之後台鐵決定部分時段在車站一樓大廳圍起紅龍,但此舉卻引發歧視外來勞工之爭議。
本報因此針對移工問題進行深入採訪,並且推出系列移工專題報導,鮮活呈現外國勞工及雇傭在台的各種甘苦。在全球化時代,當若干職務必須引入外國勞工時,這些移工的存在,自然會產生生活空間及社會參與權益的問題。
台灣目前有四十四萬名產業及社福外籍移工,其中十八萬來自印尼,居人數之最多。而台灣原住民人口也不過約五十二萬,換句話說,論總人口數量,移工幾乎可以算得上是台灣第五大族群了。這樣的一群人生活在台灣社會裡,當然不應該視而不見。
但是,移工在台灣仍然常常遭到歧視性待遇。有些惡雇主不讓外傭休假,或者不准對外聯絡。有些社區反對移工宿舍,或者抗議移工「占據」公園或休閒設施,像日前台北車站因此圍起阻攔的紅龍,就是因為不願讓移工占據大廳的景像重演。
其實,移工飄洋過海到陌生的國家打拚,在工作場所無法放鬆,很自然會在假日聚集在教堂、車站等方便的場所,和同鄉相聚,交換心聲,有幾個地點已經成為移工的集中地,也形成了獨有風味的商圈。
人除了工作之外,還有生活、情感、尊嚴上的需求。移工不是提供勞務的機器,他們是活生生的人,當然和你我一樣,也需要在忙碌的工作之餘,可以有個放鬆休閒的時間空間,也希望和朋友交流,在異鄉相互扶持打氣,而且也希望得到肯定與尊重。引進移工的國家,都必須面對移工的生活、休閒、當地社會互動的問題。
新加坡和香港都有大量外傭,他們也有在商業廣場聚集的現象,但大多數居民都能理解和包容,而政府也並未強勢驅趕隔離。韓國許多城市設有外國勞工支援中心,不少企業還設置移工諮詢中心、文化中心及活動空間,這些都很值得台灣參考。
雖然常看到外國人士大讚台灣人友善、有禮、拾物不眛,但捫心自問,我們不得不承認,台灣人對待外國人,其實是有差別待遇的,端視對方比我們先進富裕還是落後貧窮。對於西方白種人或日本人,我們親切友善,熱心相助;對東南亞等第三世界國家人民,許多人就有優越感,不僅看不起對方,而且有戒心,擔心會搶走我們的生活空間與資源,帶來落後的文化元素。
這些移工承擔了許多本地勞工不願從事的辛苦或危險工作,沒有這些外來移工提供的服務,很多老人會得不到完善的照顧、很多工程會停擺、很多工廠會開不了工,但許多人對於外來移工的態度,卻是只想使用勞務,不想正視他們作為一個平等人類的尊嚴與需求,也不願意在自己的生活與文化體系中真正接納他們,給予他們一定的空間與地位。
台灣上從政策下到民間的心態,其實都希望這些移工只是過客,而且是非常短暫、表淺的過客,盡量不要打擾到我們的生活,不要在我們的社會留下任何痕跡,更不要在此植根成長。最好像買來一個吸塵器,需要用時拿出來吸一吸,用完了就放回櫃子,不必多費一點心思。這也是為什麼要限制外來移工在台工作的年限,因為不想讓他們久住下來,一心用過即換。
其實,如何對待移工,反映了當地社會對基本人權的態度。彼亦人子也,當我們將心比心,試想自己在同樣情境下的感受,應該會更願意用包容、關懷與尊重的態度,接納這些來台灣辛苦打拚的移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