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琉球與南方澳
|
| ||
廣大興廿八號漁船的悲劇,讓台灣人都把目光集中在孤懸東港外海的屏東縣琉球鄉。
這個小島面積僅約六點八平方公里,台灣人叫它小琉球,這是相對日本沖繩縣的大琉球而言。小島最早的原住民是平埔族,十七世紀初被荷蘭人滅族,而後漢人移入,漸成漁村聚落,由於土地貧瘠,加上四面臨海,家家戶戶捕魚為生,父傳子、子傳孫,男丁是重要的人力資源,許多男孩小學甫畢業,就隨著父執輩到各大小漁場作業,漂泊度一生。
小琉球人的海上傳奇是台灣近代漁業與漁民生活史的縮影:因風雲驟變引發的海難時有所聞,但比天災更可怕的是,遭遇外國官兵與海盜。廣大興事件讓「山頂人」認識「討海人」的悲愴,也見證了菲國海巡船的蠻橫、狡猾。然而,小琉球人的氣魄同樣在這個事件中顯露無遺,尤其老船長家屬認命卻不低頭,面對菲國官員與媒體,還能直指問題核心,相對我行政高層的顢頇無能,格外顯得小人物的不亢不卑。
廣大興事件發生時,南方澳漁民集體到台北召開記者會聲援,一來這是討海人對共同命運的悲憤,再則南方澳從一九二二年開港以來,先後湧入包括大琉球、日本九州宮崎、大分,四國愛媛、高知的移民,以及宜蘭縣各地與其他縣市漁民,小琉球人來南方澳的時間較晚(一九五○年代),卻是人數最多的單一外地鄉鎮,也是在地的主要「族群」。
從台灣島的地理環境來看,南方澳與小琉球之間,一在東北、一在西南,堪稱金馬澎湖之外,台灣境內最遙遠的距離。四、五十年前南方澳優渥的生活條件與漁業環境吸引小琉球人,這條西南至東北海路也變成親密的海上熱線。我念小學的古早年代,鄰居、同學有不少小琉球子弟,成天玩在一起,他們學會操「進」水的宜蘭腔,本地孩童也誇張地學他們喊叫「俺娘喂!」
小琉球人對南方澳漁業的貢獻,是改善本地的漁撈技術,把原來釣皮刀魚的「手釣」應用來釣鯖魚。天生捕魚能手的小琉球人藝高膽大,出港至少半個月,甚至一年半載,在遙遠的南海、印度洋海面做家庭。這種漁業型態也影響南方澳人的海上觀念,以往本地漁船海上作業,多是一日往返的「現撈仔」,從小琉球人身上,南方澳漁民學會多日的作業方式,例如七至十五天的「放流」。
另外,小琉球漁船出海到漁場,船員從母船下海,划著竹筏散開,一定時間後,母船再把一、二十個漁民連同竹筏一一拉上船,這種捕魚方式成為南方澳漁民仿效的「釣糟仔」,也是鯖魚季節「拚無人島」(釣魚台)的作業常態。
在這次事件中包括小琉球移民在內的南方澳漁民,在台北訴說海上所受不人道待遇,也不忘幫成為眾矢之的的菲律賓漁工、外配講話,「南方澳的菲律賓人有禮貌又很友善,不要欺負他們!」
只有討海人最能瞭解出外艱苦人的辛酸,此言不虛!
(作者為台北藝術大學教授)
|
全文網址: 邱坤良/小琉球與南方澳 | 名人堂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7956248.shtml#ixzz2VxhdJv8D
Power By udn.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