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6日 星期一
善用 資訊科技,幫助新移民搭上雲端科技學好華語!
學習語言 必須將心比心
回到實務教學的層面,來去華語協會秘書長黃湘玲現身說法,移民數位華語課程在非營利組織運作下的挑戰包含資源募集,電腦設備良莠不齊;此外,學習者資訊素養落差,在在考驗教師的專業知能,同時面對華語與數位學習的雙重考驗。
天主教善牧基金會高雄中心主任李碧琪分享「小而美」的數位課程培力服務。利用5台電腦創造出多元需求的數位學習,她發現新移民的需求從自我充實、聯絡家人、工作需要及為孩子而學習,教學者必須理解新移民的動機,才能規畫出實際好用的課程。
【記者廖雲章高雄報導】身處資訊匯流的台灣,如何讓新移民搭上雲端科技學好華語,是政府與學術界都關注的議題。「台灣來去華語」協會14、15日在高雄舉辦「移民數位華語師資培訓計畫」,集結各領域專家,探討如何結合數位教材,在新移民華語學習中融入人文素養,讓台灣更精彩。理事長鍾鎮城希望這場活動能開啟移民服務組織與民眾的交流,建立資源連結與信任感。
講座集結多個移民組織團體與政府、非營利組織、新移民、移民華語教師、媒體工作者、小學校長及學者等。14日上午,內政部移民署高雄市汪富琪視察指出,國際移民已成趨勢,政府應全盤思考移民的政策規劃。鍾鎮城分析近年在台移民的年齡、性別、社會背景、學習差異、學習需求與跨界合作現象,提出「以人文關懷為主軸,融入數位華語學習」的教學與學習策略的必要。
台灣來去華語協會去年服務人次達176人,其中5成多的學員學習時數超過120個小時,為彌補語言學習的落差與移民華語班級的常態混能現象,數位華語學習平台提供了另一種學習的接近性。
四方報總編輯張正引用巴西解放教育學者佛雷勒(Paulo Freire)的話:「讓被壓迫者發展自己的語言詞彙去述說世界」,說明四方報的立場,是要為台灣的東南亞異鄉人打造一個抒發情感的交流平台。真實交流最重要,至於以平面或數位形式展現,其實都無妨。交流必須有來有往,張正建議華語教學者,若能學習對方的語言,教學相長的效果會更驚人。
學習語言 必須將心比心
回到實務教學的層面,來去華語協會秘書長黃湘玲現身說法,移民數位華語課程在非營利組織運作下的挑戰包含資源募集,電腦設備良莠不齊;此外,學習者資訊素養落差,在在考驗教師的專業知能,同時面對華語與數位學習的雙重考驗。
天主教善牧基金會高雄中心主任李碧琪分享「小而美」的數位課程培力服務。利用5台電腦創造出多元需求的數位學習,她發現新移民的需求從自我充實、聯絡家人、工作需要及為孩子而學習,教學者必須理解新移民的動機,才能規畫出實際好用的課程。
數位繪本 落實多元文化
旗津國小位於旗津島北方,全校弱勢學生高達53%,不少來自新住民家庭。校長熊治剛幾年前發現校園出現的新移民二代華語能力出現遲緩現象,為了幫助學童,他成立了早療中心。
熊治剛表示,有些新移民剛來台灣時,口語表達無法達到適應生活與教育子女的能力,使得孩子也會出現口語發展遲緩的現象。為了因應數位學習,他邀集學校裡的新移民、孩子與美術老師彩繪創作,推出新移民子女的「數位繪本」教材。
數位繪本由新住民透過口述家鄉故事,配上孩子與美術老師彩繪創作,希望落實多元文化的欣賞與尊重。除了繪本數位化,旗津國小希望將新移民媽媽在台灣學習華語與生活適應的生命故事,轉換為數位教材,讓新移民的故事也能進入雲端,被更多人看見。
▲來自越南的黃氏玄妝是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的學生,她分享了越南的教育制度,以及自己的求學心得。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