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幾天有關弱勢者的新聞和評論,有極深的感觸。
我來自一個父母都是身障人士的家庭,學生時期家中也是低收入戶。跟政府社會福利單位打的交道不計其數,也好不容易申請到父母的殘障手冊、重大傷病卡和少數的補助。發現無論一般民眾、醫護人員,甚至政府單位,都和我們的期待有很大落差。
從平常推著父母親的輪椅出門開始,路上的險阻不斷,再強調貼心的設計都跟實際的使用有很大的落差,五公分的階梯落差就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更不用說跟我們絕緣的大眾運輸。
就醫時,大致上醫護人員都相當親切,不過一旦須鑑定或開立量表時,謹慎的態度讓人肯定,但也常遇到嚴苛的挑剔,甚至出現讓人不舒服的言語,抗議後僅得到一句:「沒辦法,現在假量表被處罰和詐病的太多了。」
和政府單位的接觸,更是如此。申請津貼權責單位是公所,
承辦人往往只知某項補助的資格,弱勢者必須自立自強去多方詢問或上網搜尋,才知道有哪些福利可以申辦。上級單位更是專業分科,但一般民眾要如何知道該找誰呢?
我曾在家逢巨變時,政府任何幫忙我都不得其門而入,最後還要尋求民間社福單位才有結果。
遇到需要政府幫忙的,打電話問,如果權責不清楚,電話也不知道該轉給哪邊,沒有一個綜合的平台或科室可以得到幫忙。
遇到不公不義,權責單位若是社福部門,有時處理還能感同身受,若是其他少與弱勢接觸的部門,常遇到讓人傻眼的答案,或直接要我們忍耐。身障者要是沒有個有能力發聲的家屬,他們的聲音連發都發不出來。
大家聽得到弱勢聲音嗎?政府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